• 欢迎光临中红在线!
当前版面:A1
下一版:A2 上一版:

小项目撬动大发展

——中国红十字会助力湖北省英山县产业振兴工作纪实

打印本页 2022/6/10 14:55:56 来源:《中国红十字报》 查看本版面

■  记者  贺晔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时光步入2022年春,行走在湖北省黄冈市英山县的美丽乡村,绿水和青山紧紧相依,小楼小院和谐自然,田垄山地亲密无间,一幅充满生机的美丽乡村新画卷展现于眼前。

大别山深处的英山县是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定点帮扶县。近年来,总会定点帮扶英山脱贫攻坚,援建防灾减灾、产业扶贫、健康扶贫、教育扶贫等项目180余个,项目款物投入超过1.7亿元,惠及英山所有乡镇,受益群众超过30万人次。2019年4月,该县以“漏评率0、错退率0、综合贫困发生率0.15%、群众认可度98.22%”的优异成绩,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退出贫困县序列。

之后三年,英山县在巩固脱贫成果的同时,向乡村振兴过渡,开启又一场波澜壮阔的新征程。中国红十字会在英山的帮扶工作远未结束,一批又一批的红十字人奔赴英山,扎根沃土,为助力乡村振兴挥洒热情与汗水。

调动产业发展内生动力

2020年,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切实把握新形势、适应新要求,落实好“四个不摘”,继续加强对英山的定点帮扶力度,推动英山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此前,红十字会开展的生计项目旨在助力脱贫,更强调普惠,冀望惠及更广泛的贫困群体,项目收益和分红会及时发放给贫困户,直接增加其经济收入,改善生活境况。

“这样的项目执行方式有一定局限。”2020年初,中国红十字会赈济救护部灾害管理处处长蔡文男初到英山,担任县委常委、副县长职务,经过较长时间的调研,发现了一些问题。一是生计项目分红到户之后,村集体没有余力投入扩大生产,项目的规模和收益难以壮大。二是如果项目投入种植产业,参与农户有固定收入,包括土地流转金和政府补贴,“可以说是躺着就能挣钱,加上政府各种政策优惠,维持一定生活水平没问题,也就没有动力再去争取更好的发展”。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以英山为试点,探索红十字会助力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是我们工作的最大意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蔡文男和英山县政府及县红十字会反复研讨,提出一定要打破“懒人经济”模式,利用一切办法调动农民发展产业的内生动力,“最好的办法是让他们看到、摸到更多的收益”。为了进行试点,石头咀镇水口村进入大家的视线。

水口村共有296户946人,曾经有120户贫困户。村中农户主要收入以中药材、茶叶种植,土黄牛、土羊养殖等农产品种养为主。水口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付诗尧是一名80后青年,曾当过兵出过国,在县城创业发展,是远近闻名的“能人”。为了带领乡亲们脱贫,他和村委团队一起想了很多办法。水口村与邻近的付山村、杜山村一道,引进湖北璞朴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流转土地,发展生态农业,让老百姓和村合作社都有流转金收入,并使留守妇女、有劳动能力的老人都有活干,每个月有1500至2000元收入。

踏上乡村振兴新征程后,水口村也在寻求更好的产业发展道路。2018年,中国红十字会博爱家园项目落户该村,成立了水口村红十字服务站,组建红十字志愿服务队和曜阳养老志愿服务队,探索出农村养老服务工作的水口村模板。2020年,村委提出申请,期望追加博爱家园产业发展金投入。

水口村通过对口帮扶单位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事业发展中心联系了江西省一家专门生产灵芝孢子粉的企业,希望和企业合作,在该村发展灵芝种植产业。但是,企业派人到水口村考察之后,拒绝了这个方案,“因为灵芝种植成本高,15万元左右的产业发展金只能承担不到5亩地的种植成本,这个种植规模和产量对于一家大型企业来说,微不足道”。水口村村委和县红十字会经过严谨的市场调研和技术考察后,仍然认定灵芝种植是值得发展的高收益产业,大家决定自己干。

2021年2月1日,水口村裕农灵芝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成立,法定代表人为付延林。为了节省成本,合作社派出专人向专家和种植户请教菌棒制备技术。“灵芝种植所需的菌棒市场价是8至10元一根,我们自己学习无菌操作、熏蒸等技术,自己制做,可以做到5元一根,把花费最高的一块成本降下来。”付延林坦言:“中间也发生过很多波折。”合作社制备的第一批菌棒因技术原因作废,损失上万元,第二批制备的菌棒才获得成功。

这一年,合作社收获灵芝孢子粉150斤,每亩地纯收益2万元左右。收益拿到手,合作社种植户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计划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还向其他农户推广灵芝种植技术。“种植的人多了之后,我们的菌棒制备技术也可以成为一个收益增长点。”付延林说。

把项目的钱当成“自家”的钱

2020年8月19日,英山县组织开展2020年博爱家园项目评审活动,30个村党支部书记积极上台推介本村项目需求和优势,认真阐释对博爱家园项目的理解,细致描绘符合村情的项目规划,现场回答评审团关于项目执行、防灾减灾建设、贫困户受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提问。

 专家评审团由省红十字会、政府办、财政局、扶贫办、农业局、药茧办、审计局等分管项目的负责人组成。本着“公平、公正、公开”原则,评审团从项目执行理念、硬件建设、软件建设、生计发展四个方面对评审对象进行全方位评比打分,从30个博爱家园项目申报村中遴选出20个符合条件的村启动博爱家园项目。

“此次采用遴选机制,是为了打破过去在每个乡镇平均分配项目的局面。”时任英山县委常委、副县长蔡文男出席了这次会议。多年来,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和湖北省、英山县红十字会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助力脱贫攻坚,将防灾减灾与护农减贫有机结合,在全县建成近百个博爱家园项目村,探索出以项目资金为抓手,执行项目申请、评审、评估、督办、审计5大机制,推动项目高质规范开展,为英山县深度贫困乡村脱贫出列做出贡献。

“但是,再实施新的产业项目,我们对项目村的执行力提出更高要求,比如投资项目要提交有理有据的可行性报告,要进行严格的成本测算,要追求更高的利润转化率等。”蔡文男说:“总之一句话,要把项目的钱当成自家的钱,不仅要花在刀刃上,还要赚更多的钱。”

英山县孔家坊乡闻家冲村开展的生姜种植基地项目就是在这种遴选机制下发展起来的产业项目之一。“该村的一大优势是有一个有想法、有能力,积极进取的领导班子”——在申报红十字博爱家园生计项目时,村党支部书记杜勇率队考察、讨论,提出了多个产业发展方案,最终决定发展生姜种植。杜勇在陈述中一一列举了村集体讨论出的方案,村里动员农户流转170余亩土地,投入项目给予的产业发展金15万元,与安徽省一家生姜种植和贸易企业合作,成立种植合作社,村集体占股10%,还派出团队参与生产经营,学习种植技术并参与拓展销售渠道。这样充分考虑到产业发展前景的方案让项目评审们眼前一亮,纷纷为闻家冲村投下信任票。

一年后,闻家冲村集体获得生姜种植分红4.8万元,大家一致决定将这笔钱用于购买拖拉机,投入扩大再生产。参与合作社的农户不仅获得每亩地合计上千元的土地流转金和补贴,还可以在合作社务工领取工资。此外,企业额外赠送给合作社2万斤姜种,合作社决定增加80亩地种植生姜,争取可以自己发展出集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生姜贸易一条龙产业。

一任接着一任干

2022年春,蔡文男结束了在英山的两年挂职生涯,对于中国红十字会通过“博爱家园”等项目助力英山产业发展,他深有感触:“红十字会在英山开展的产业项目都是小项目,涉及的产业发展金从十几万元到数十万元不等,但对一个村来说,这笔资金所起到的引领作用可不小。全县百余个项目点的产业发展资金累计达数千万元,为英山县产业振兴提供了不小的动力。”

蔡文男回京之前最放心不下的一个产业项目就是草盘地镇龙坊村茶厂,“这个茶厂关系这周边村组数十户茶农几百亩茶园的产出收益,也是红十字人一任接着一任干的真实写照”。

早在2019年,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直属机关党委与纪委办公室主任张灏挂职英山县委常委、副县长。在考察龙家坊村脱贫生计项目时,他与村委班子经过数度讨论、选址,决定新建一座村级茶叶加工厂。

龙家坊村位于草盘地镇东边,同安徽省毗邻,全村285户1080人(当时有贫困户103户291人),与岩河岭村、乐园村、甲地河村、孙家垸村、桃花冲村共同组成草盘地镇茶叶主产区。独特的地理位置铸就了龙家坊村产茶叶的良好品质,可由于位置偏远,交通不便,大多数村民只能将茶叶采摘后低价卖给安徽客商,茶叶效益大打折扣。如果村里有了自己的茶厂,不仅直接解决了茶农的销售难题,增加了群众和村集体收入,还能推动当地群众精细化管理茶园,提升茶园产量和产值。

在张灏的努力协调下,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为龙家坊茶厂捐赠人民币50万元,当地政府投入配套资金100余万元,茶厂厂房开工投建。2019年11月23日,茶厂主体竣工。遗憾的是,仅仅一个月后,一场席卷湖北乃至全国的新冠肺炎疫情让所有群众的生产生活停摆,茶厂的开工生产被搁置了。

2020年初,张灏在英山的挂职期结束,与接任者蔡文男交接时,特别交代要把龙家坊村茶厂项目继续做下去。疫情缓解之后,蔡文男将重启茶厂项目提上日程。整整一年,他和县红十字会多方努力协调引入一家社会企业与龙家坊村合作,将茶厂运营起来,定名为“博爱龙坊茶业”。该企业向村集体支付一年10万元的厂房租金,就近收购茶叶并就地加工,将方便保存和运输的成品运出获利。

“新茶厂全面建成后,可吸收50贫困户进厂务工,帮助周边村民每亩茶叶增收1000到2000元,彻底解决村民茶叶销售难、加工难的问题。”龙坊村支部书记刘选发喜笑开颜。

2022年初,蔡文男在英山的挂职期结束,中国红十字总会办公室政策法规处处长刘德锋接过助力乡村振兴工作的接力棒,挂职英山县委常委。二人交接时,蔡文男特地带刘德锋去往龙家坊茶厂现场调研。为了让茶厂产生更高收益,蔡文男有很多设想,例如村委拿出部分得利增加投入,自购茶叶加工机械,利用这一年学习到的技术和摸清的销售渠道,扩大茶叶生产、加工和销售,引入更多收购企业和合作方等,让村民有更大的获利空间。他把这件事关茶厂未来发展道路的任务交代给了刘德锋:“一任接着一任干下去,不实现目标不罢休,这是红十字人在英山的职责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