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本版面 来源:《中国红十字报》  打印本页
当前版面:A3
下一版:A4 上一版:A2

推动公益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

——全国两会代表、委员精彩议案、提案、建言选摘

2023/3/10 14:13:34

每年的全国两会,公益慈善都是热点议题。今年,依然有不少代表、委员携带相关议案、提案、建言上会,为推动我国公益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积极建言献策。本报择其部分予以刊发,以飨读者。

壮大临终关怀志愿服务队伍

我国临终关怀事业起步较晚,服务团队以专业医生和护士为主,存在群众接受程度不高、专业能力普遍较低、从业者保障机制不够健全、志愿者激励措施较少等问题,建议从三方面加快安宁疗护志愿者队伍建设。

一是深入开展生命教育,营造良好社会氛围。推动将生命教育纳入大中小学教学内容,广泛推广生命教育课程,普及生命教育,为开展相关志愿服务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是大力扶持安宁疗护志愿者专业培训,加快提升志愿者队伍数量和质量。各级政府投入专门财政资金,委托群团组织或行业协会牵头,联合医院、社工机构等探索建立志愿者教育培训机制,提升志愿服务专业化水平;

三是完善保障激励机制,壮大志愿服务队伍。出台相应资金保障和激励机制,为安宁疗护志愿团队开展志愿服务提供必要经费保障,进一步加强志愿者表彰激励,提升志愿者的荣誉感、归属感。

(何明华  全国政协委员、福建省红十字会党组书记)

推行互助养老志愿服务积分模式

鼓励从事家庭照护的家政服务人员、养老服务机构从业人员、持证社工成为志愿者,经过专业的培训、获得养老护理照护的资质后,为老年人提供专业照护。

建议由政府指导,出台政策,多方参与、系统监管,推行养老志愿服务积分模式,把作为志愿者照护老人的时间积存下来,等到自己需要照护时,享受同等时长的免费照护服务。

(李龙倜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十堰市太和医院护理部主任)

鼓励社会参与  增加AED配备

现阶段,我国AED配置及使用情况是典型的“数量少、找不到、监管弱、不会用”。建议鼓励社会力量参与,通过社会组织设立公开募捐慈善项目,动员AED厂商直接捐赠设备,动员社会爱心人士、爱心企业捐赠资金购买AED设备,捐赠给有需要的地区,促进AED规范、快速落地推广。

同时,建立健全标准化的AED设备信息管理机制,建设标准化的AED急救地图,出台统一的AED急救地图信息管理标准,规范AED急救地图与各大商用地图的整合。通过社会化培育和发展急救技能志愿者服务保障队伍,面向学校、社区、工厂、商业区、公共交通等重点公共场所工作人员及广大公众,大力开展急救技能培训并定期开展复训,进一步提高应急救护能力。

(孙达  全国政协委员、中华慈善总会党委书记)

进一步完善遗产捐赠制度 

遗产捐赠需求转化为现实捐赠,将大幅提升慈善捐赠总额,引导“善资金”助推公益慈善繁荣发展,助力共同富裕目标扎实迈进。

建议在慈善法修订中将遗产捐赠写入法条,规定自然人基于慈善目的将其合法所有的财产以遗嘱方式捐赠给慈善组织或受益人的,适用慈善捐赠的规定。

同时,出台遗产管理人制度配套机制,明确遗产捐赠中遗产管理人权利;国家民政主管部门统一规范,明确遗产捐赠程序、遗产捐赠协作机制;健全遗产捐赠税收减免制度。

(吕红兵  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