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彭新亮
近年来,湖北省随州市不断转变工作方法,勇于突破创新,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红十字青少年工作新思路,为红十字事业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力。
坚持高位推动,凝聚齐抓共管合力
加强顶层设计。市委、市政府多次专题研究红十字工作,市领导多次作出批示支持开展红十字青少年工作。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推动全市红十字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要充分认识加强新时代红十字青少年工作的重要意义,发挥红十字工作育人作用;要成立学校红十字会,加强阵地和队伍建设,全面推进学校红十字会组织建设。
增强领导力量。市、各县(市、区)红十字会召开会员代表大会,选举本级教育部门分管基础教育工作的副局长为兼职副会长;教育行政机关成立行业红十字会,会长由主要领导担任,学校红十字会会长由校长担任,增强红十字青少年工作领导力量。
建立协作机制。市红十字会与市教育局、市卫生健康委、团市委多次就加强红十字青少年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规划沟通协调。联合下发文件,明确今后一个时期全市红十字青少年工作的目标、任务和措施;联合召开会议,全面安排部署学校红十字工作;联合调研督办,现场指导红十字青少年工作。
坚持试点推动,建强建实学校红会
明确建设要求。《关于推动全市红十字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指出,全市中小学建立学校红十字会,建设红十字青少年工作基地。《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红十字青少年工作的通知》提出,学校红十字会会长由校长担任,学校主要领导、有关部门负责人和红十字青少年会员代表组成理事会,专题研究红十字青少年工作。
开展先行试点。各县(市、区)分别在高中、初中、小学各选取一所学校先行试点,启动学校红十字会示范创建,完善工作机制和建设制度,发展成人和青少年红十字会会员1000余人,招募红十字志愿者500余人,每所学校组建了一支综合性红十字志愿服务队,并举办授旗仪式。通过示范引领,以点带面,全市30余所学校建立了红十字会。
完善阵地建设。探索具有随州特色的学校红十字会运行机制,搭建青少年服务平台,全市建立红十字青少年工作基地11个,人道主义教育基地3个,博爱校医室1个,做到有活动场地、有必要设施、有规范制度、有专人维护。充分结合教室墙报、宣传专栏、校园媒体、网络平台、第二课堂等阵地,进一步健全学校红十字阵地。
坚持活动推动,提升基层组织活力
开展生命教育进校园活动。开展防溺水现场救护安全教育、应急救护培训等活动100余场次,为10万余名师生普及急救知识和技能;邀请省第三方救护培训团队,对1800余名师生进行应急救护知识培训,1500名教职工取得初级救护员证;2所学校配备自动体外除颤器,提升了校园应急救护能力;组织2000名在校学生参加红十字生命教育防灾避险知识竞赛活动。
开展爱心捐赠活动。全市教育系统开展学雷峰、爱心敬老、爱心捐赠等活动2000余次,多次组织教职工参与无偿献血;新华书店多次通过红十字会向学校捐赠教学设备,20所学校接受捐赠,金额达300万元。
开展红十字文化传播活动。将红十字知识宣传纳入年度教学计划、校本课程和社团课程。完善演讲比赛、漫画比赛、知识竞赛、夏令营等活动载体,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