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本版面 来源:《中国红十字报》  打印本页
当前版面:A3
下一版:A4 上一版:A2

红十字志愿者有效对接安宁疗护服务的思考

2023/3/17 11:35:34

■  肖守渊

高龄、失能、重病与慢性病、恶性病等持续困扰着不少老年人,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快、高龄化加深,渐入生命终末期老年患者将随之增多,如何保障越来越多生命终末期老年患者离世前更有尊严、更有质量,让逝者安然而去、生者安心而活的“两相安”,需要全面加快安宁疗护服务发展,更要有力推动红十字志愿者队伍建设,使之有效对接安宁疗护服务。

安宁疗护,是指通过消除或减轻病痛、预防并发症等姑息治疗以提高生命终末期者的生命质量,为这些患者及其家属排解心理和精神问题,帮助他们平静地面对死亡。安宁疗护服务对象就是处于生命终末期患者及其家人。自2017年来,国家卫生健康委先后推出两批次安宁疗护试点,参与试点的城市与医疗机构取得了不少好经验好做法。但因我国安宁疗护事业起步较晚,服务团队仅以专业的医生和护士为主,存在社会接受度不高、专业能力普遍较低、从业者保障机制不够健全、志愿者激励措施较少等问题。红十字会是从事人道主义工作的社会救助团体,是党和政府在人道领域的助手和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其职能与为生命终末期患者及其家人等安宁疗护对象提供安宁疗护服务的相关内容高度契合,通过讲好红十字故事、传播大爱精神、浓厚爱心氛围,可以广泛吸引更多民众积极参与到为安宁疗护对象奉献爱心与提供专业帮助中来。

一是针对安宁疗护对象优化志愿服务。接受安宁疗护的生命终末期患者及其家人,经过医疗诊断已无治愈希望后,涉安宁疗护医疗机构应在尊重患者及其家人意愿基础上,通过适当医疗服务以减轻患者难受程度、降低患者疼痛,让其在有尊严有质量的自然状态下到达生命终点。这些非医疗服务,更多是为患者及其家人提供心理关爱、精神慰藉和人文关怀,需要更多且更专业的志愿团队参与。各级红十字会可以借助自身优势,引导或吸引社会力量提供各类志愿服务,通过志愿者奉献时间、技能或专业知识,为安宁疗护对象提供所需要的服务,从而提升安宁疗护对象在精神层面的获得感、幸福感。遵循“志愿服务”这一基本原则,各级红十字会可以围绕应急救援、应急救护、人道救助和人道传播等核心职能,事先积极组建与安宁疗护服务相匹配的红十字专业志愿服务队伍,动员广大社会爱心人士奉献时间、技能和专业知识,以开展独具红十字特色的安宁疗护志愿服务活动。

二是针对生命终末期患者本人及家庭优化捐献服务。开展无偿献血、造血干细胞捐献、遗体与人体器官捐献工作,是红十字会的核心职能。如何帮助处于生命终末期患者正确面对生与死、客观评价人生得与失、科学权衡身体及脏器的存留与舍弃,既是专业志愿服务人士能力展现,更是红十字会正面影响力与正能量权威性认可的体现。为此,红十字志愿者面对生命终末期患者及其家人,可以通过提供人性化志愿服务,适时进行“三献”专业解读,以不断提升患者与家人的尊重生命、延续生命、改善医术和临床与科研等认知水平,正确引导更多接受安宁疗护服务的患者愿意捐献其有用器官,用于移植或提供医学研究。同时,因患者接受安宁疗护服务前的长时间治疗,不少家庭陷于困顿,可以依托红十字志愿者让该类患者家人提供适当人道救助。

三是针对安宁疗护服务有序搭建红十字工作平台。各级红十字会在全面提高人道资源动员能力、打造专业化筹资人才队伍、拓展创新人道资源动员方式等方面,不断开展具有社会效益和广泛影响的人道资源动员活动(项目),有效提升红十字人道救助实力和人道服务能力,使更多爱心人士、爱心企业通过红十字会这个爱心平台实现捐赠意愿,用实际行动帮助最易受损害群体(含安宁疗护对象)等改善境况。可通过专家解读、捐献者及其家人以身说法等途径,想方设法向民众普及捐献知识,让社会大众知晓并理解参与“三献”意义,积极做好与之相应的登记、捐献、缅怀服务及困难救助等工作;通过设立专项救助金进行帮困救助,探索建立爱心捐赠累积机制和回馈机制,形成“捐赠-服务-救助”良性发展平台,针对安宁疗护工作动员更多爱心单位和个人献爱心,有序推进安宁疗护工作高质量发展。

四是针对社会大众接受安宁疗护而深入开展生命教育。为积极营造良好知晓安宁疗护科学知识社会氛围,各级红十字会可以依托行业协会、媒体、教育系统等红十字服务站(点)和各类安宁疗护服务机构,推动将生命教育纳入大中小学教学内容、进入各类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科学讲堂,广泛推广生命教育科普课程,普及生命教育知识,认可生命终末期而接受安宁疗护服务;充分利用红十字有关社交网络、公众号、视频号等新媒体平台传播安宁疗护相关知识,增强社会的接纳度,为开展相关志愿服务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依托各级政府财政支持,由红十字会或相关协会、基金会等牵头,联合医院、社工机构等探索建立志愿者教育培训机制,提升志愿服务专业化水平。围绕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定期组织不同区域的红十字志愿团队进行交流研讨,邀请优秀骨干志愿者分享心得体会,不断提升红十字志愿服务能力,努力为生命终末期患者及其家属提供个性化和定制化的安宁疗护服务;红十字会可以联系同级政府相关部门或安宁疗护机构主管机构主动制定并出台相应的资金保障和激励机制,为安宁疗护服务红十字志愿团队开展志愿服务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强化红十字志愿者表彰激励机制,或通过提供免费体检、购买意外保险等方式为红十字志愿者提供良好保障,提升红十字志愿者荣誉感归属感,增强红十字志愿团队凝聚力吸引力,不断壮大红十字志愿服务队伍。

(作者系江西省卫生健康委二级巡视员)